Page 13 - MCU大廠分享10億級出貨秘訣
P. 13
封面故事
蔡銘仁,EE Times Taiwan
物聯網(IoT)相關技術不斷向前演進,加上節能減碳意識抬頭,使得人工智慧(AI)也從雲端走向邊緣端,僅 需mW等級的超低功耗就能進行機器學習(Machine Learning,ML)的「微型機器學習」(tinyML)概念應運 而生,近年相關技術發展飛快,搖身變為熱門前瞻技術之一。運用微控制器(MCU)為邊緣裝置裝上大腦,將 有機會讓電子貨架標籤、感測器等邊緣裝置(Edge Device)上,也能增添智慧應用。
新冠肺炎疫情刺激各產業加 速數位轉型;導入AI進行智慧化升 級,已然成為各企業的發展主軸之 一。一般常見的作法,是透過感測 器等裝置進行資料收集,再傳到雲 端分析和運算;但隨著資料量愈加 龐大,運算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, 雲端為提供高運算力衍生出高能 耗的問題;大量資料不斷在雲端和 邊緣端傳輸,亦使資安風險相對提 高。tinyML概念的出現,就成了以 上問題的解方之一。
的超低功耗,在常時啟動(Always- on)及電池供電的邊緣裝置執行邊 緣運算。NXP大中華區行銷經理李 宜儒表示,過去對ML的看法是高 耗能跟資源密集,需要非常龐大 的雲端處理能力執行;tinyML著 眼的就是希望能在邊緣節點上, 透過MCU或微處理器執行ML,以 少量的電量與記憶體,達到長時間 處理並實現應用的成果。
無線頻譜飽和並增加運作成本。因 此,當原始資料不需要傳輸到雲端 進行處理,意味著決策可以在邊緣 裝置上即時運行,除了節省成本, 並能提供更低的延遲,支援即時 操作,無需將詳細的原始資料發發 送到雲端,也消除了資料隱私洩漏 的可能性。
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於 2018年發出關於邊緣運算(Edge Computing)的報告中,即提到 2025年將有75%的資料,會在傳 統所認知的資料中心或雲端以外 的管道被創造與處理,當資料量 越來越大,透過傳統方式處理資料 也顯得缺乏效率。Gartner甚至斷 言,2025年在商務、科技等領域, 都將往邊緣運算靠攏,「AI at the edge」將成為主流。
現行ML之所以導致高功耗, 大量資料傳輸是一個痛點;而當 ML拉到邊緣端,問題也就有機會 迎刃而解。MCU業者Silicon Labs 比較透過低功耗藍牙(BLE)傳輸感 測器資料與使用AI在邊緣裝置進 行分析,結果即顯示前者的功耗 多了將近10倍。Silicon Labs資深 產品經理Tamas Daranyi也認為, 在邊緣裝置分析感測器資料,將可 有效節省使用雲端基礎設施和流 量的費用,進而達到成本的下降。
即便tinyML運算力與一般AI 晶片是天差地遠,但如此來看,確 實可望替AI應用打開另一片天, 使應用場域進一步擴大;以無所 不在、相對低成本的邊緣裝置做 為載體,背後蘊藏著巨大商機;種 種因素,讓tinyML的概念,已然 成為市場焦點,替MCU產業界注 入新的刺激。從上游的CPU IP設 計到MCU產品規劃,各廠商無一 不絞盡腦汁,以避免在這場甫鳴槍 起跑的tinyML競賽中落於人後。
根據tinyML基金會定義的 tinyML規格,是用mW等級以下
「智慧深入到終端裝置,已 經是一個長期必然的大方向!」
Daranyi進一步指出,感測器 產生大量即時資料,需要耗費大 量的頻寬傳輸至雲端運算,導致
tinyML商機強勁 RISC-V、Arm IP各顯神通
SPOTLIGHT
9
催生超低功耗邊緣AI應用 tinyML賦予MCU產業新契機
2022年6月 | www.eettaiwan.com